缺陷定義
外形嚴重缺陷
———
殘缺
旋切、衝切、拋光等工序,對產品的結構造成破壞,導緻產品外形出現殘缺。
開裂/暗裂
裂主要是勺、叉等需要熱壓塑形在塑形部位出現的纖維撕裂而性破壞,根據破壞程度的不同分為開裂和暗裂(目視不可見)。
毛刺
產品側面加工時出現的纖維外露或凸起。相比凸起的毛刺,緊貼產品的毛刺往往有更高的結構強度,也更有可能造成傷害。
橫裂
由於木質纖維的抗剪切能力不同,有些木質纖維會在彎曲面上發生斷裂,造成產品結構強度降低,突出的的毛刺還會刺傷用戶。
色澤嚴重缺陷
———
汙染
生產過程在產品表面留下不屬於自然木材的印記。例如水漬,油汙,塵土等。
腐朽
木材腐朽,顏色變成灰黑色,木質疏鬆,結構強度大幅度降低。
藍變
產品生產過程中,被汙染導緻產品顏色變化。
次要缺陷
———
崩頭
主要出現在產品兩端的楔形表面剝落。崩頭屬於結構性缺陷,絕大部分崩頭並不造成功能性影響、也不具有傷害性。
死節(黑節)
深褐色的節子。枯死的樹木側枝會產生死節,較大死節易與周圍木材脫離或脫落,會影響木材的結構強度,在觀感上也會引起不適。
偏齒
主要出現在叉型產品,由開齒工藝造成,偏齒屬於結構性缺陷,絕大部分偏齒不會造成功能性影響,個別尖銳的齒會造成安全隱患。
異形
因為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外界影響造成木質部結構應力有差異,在木材成型時因應力回縮,導緻成品形狀與設計形成差異。
麻板
木材旋切工藝中,刀具刃口變鈍,刀具振動並留下的結構紋,會造成木質疏鬆,表面坑窪。
其他不屬於缺陷的感官差異
———
*下面列舉了幾類常見的感官差異點,由於木材為天然物質,最終產品無法實現百分百的一緻性,存在一定的感官差異。冠通可以按照客戶需求,篩選各類差異。
礦物線(水線)
常見於樺木製品,由土壤中的礦物質通過根系吸收而沉積在木材之中,顏色為棕紅色、灰褐色或黑色,外形呈現點狀、帶狀或團狀。
花板
由於木材原因導緻的顏色差異。顏色為棕紅色、灰褐色或黑色,外形呈現點狀、帶狀或團狀。
活節(白節)
由樹木的側枝或休眠芽造成銀白色或者棕紅色節子。加工後,在產品表面呈現類圓狀花紋,活節與周圍木材連接穩定不易脫落,是木材的天然屬性。
非傷害性毛絮
由於木材本身特性,在產品生產流轉或運輸中因為摩擦會產生極個別細小的毛絮,這部分毛絮尺寸較小,不產生傷害,部分可自行脫落。
產品品質標準的確立過程